骨質流失比你想得更危險!醫揭「沉默殺手」日常10大警訊
最近是不是常覺得腰酸背痛?褲子突然變長要注意!日本骨科權威林泰史醫師特別提醒,骨質疏鬆就像「無聲的小偷」,等到發現身高縮水、骨折送醫時,骨密度通常已流失超過30%。以下10個生活習慣中3個就要當心:
🚨高風險族群自我檢測表🚨
- 能開車就不走路:連巷口超商都要騎機車
- 乳製品攝取不足:早餐奶茶取代鮮奶
- 豆魚類吃太少:三餐很少出現小魚乾、板豆腐
- 咖啡成癮者:每天2杯以上美式咖啡
- 身高縮水:比年輕時矮超過2公分
- 紙片人體型:BMI值長期低於18.5
- 三高危險群:有糖尿病或前期徵兆
- 老菸槍:每天半包菸超過5年
- 宅在家體質:假日懶得出門運動
- 更年期女性:停經後雌激素驟降
💡醫師傳授「護骨3招」日常保健法
①踮腳跟震骨術(早晚各30次)
刷牙時就能做!雙手扶牆→腳尖用力踮起→突然放鬆讓腳跟「叩」地。透過衝擊波刺激腳跟骨細胞增生,特別推薦穿襪子在木地板上操作。
②金雞獨立訓練(三餐飯後1分鐘)
扶著流理台單腳站立,記得要「收小腹+夾屁股」才能鍛鍊核心肌群。這個動作能同時提升平衡感,預防跌倒骨折。
③買菜健走法(每天30分鐘)
去市場時刻意繞遠路,跨步時前腳跟先著地,後腳腳尖用力蹬出。建議穿軟底鞋走紅磚道,不同路面能給予骨骼多元刺激。
🥛營養師加碼「存骨本」飲食清單
- 維生素D補給:上午10點前曬背15分鐘,吃乾香菇前先日曬
- 鈣質吸收技巧:起司配番茄、優格加奇異果,維生素C助吸收
- 地雷食物:可樂、泡麵、洋芋片會加速鈣質流失
🩺高危險群就醫時機
若出現「開罐頭手腕痛、打噴嚏就腰痛」等症狀,建議到骨科做「雙能量X光吸收儀(DXA)檢查」,50歲後每2年追蹤骨密度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