▮後空翻失誤驚悚瞬間全記錄
知名健身YouTuber「Peeta葛格」12日在IG上傳讓粉絲嚇破膽的受傷影片。從畫面中可以看到,他原本在健身房熱身跳躍,接著站上30公分高的軟墊訓練塊準備挑戰後空翻。就在騰空翻轉的瞬間,頭部角度嚴重偏移,整個人像折斷的筷子般「喀嚓」重摔,後腦勺與頸椎直接撞擊硬地板!
「當下完全動不了,連手指頭都感覺不到存在。」Peeta描述摔傷瞬間就像被斷電,躺在地上足足5分鐘無法起身。緊急送醫後發現第5節頸椎出現骨裂,雖然神經沒受損,但得戴著醫療護頸至少3個月。醫師特別警告,要是撞擊角度再偏2公分,恐怕會造成永久性癱瘓。
▮不只是特技!台灣人最常摔傷頸椎的5大場景
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啟仁醫師指出,其實頸椎受傷比想像中更常見:
- 居家跌倒:浴室磁磚濕滑、踩椅子換燈泡後仰摔
- 機車族摔車:未扣安全帽帶導致頭部二次撞擊
- 健身意外:深蹲槓鈴壓頸、TRX懸吊失手
- 年節事故:大掃除爬高跌落、尾牙酒後踉蹌
- 水上活動:跳水撞擊池底、衝浪板打中後頸
去年光是雙北地區,就有超過200起「頸椎揮鞭式損傷」案例,最年輕患者僅12歲。這種傷害就像用力甩動鞭子,會造成頸部肌肉、韌帶與椎間盤多層次損傷,當下可能沒感覺,數小時後才開始劇痛。
▮關鍵黃金10分鐘!民眾必學急救SOP
中華緊急救護技術員協會教官李明翰示範正確處理流程:
- 立即封鎖現場(移開周邊桌椅/器材)
- 用「毛毯捲筒」固定頭頸部(沒工具時可用疊厚外套)
- 蹲下與傷者視線平行:「先生/小姐,可以眨兩下眼睛嗎?」
- 檢查四肢反應:「現在試著動看看腳拇指」
- 撥打119時要強調「疑似頸椎損傷」,救護隊會攜帶真空固定擔架
特別要注意「三大禁忌動作」: ⚠️ 絕對不能幫脫安全帽 ⚠️ 禁止扶坐起來拍背順氣 ⚠️ 避免脫鞋襪檢查腳底
▮新型微創手術讓復原期縮短50%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去年引進「脊椎內視鏡融合術」,傷口僅1.5公分就能處理椎間盤突出合併骨裂。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俊傑說明:「就像用吸管吸出破碎骨片,再打入生物可吸收骨釘。」術後3天就能戴護頸下床,搭配「漂浮減壓床」復健,大幅降低長期臥床引發的肌肉萎縮。
不過醫師也提醒,頸椎受傷後容易引發「創傷後頸因性頭痛」,約有3成患者會持續頭暈、耳鳴、視力模糊等後遺症。建議搭配「顱薦椎平衡療法」,每週2次用特殊手法調整腦脊髓液循環,多數患者3個月內可改善。
▮護頸怎麼挑?復健科權威建議3要點
市售頸圈百百種,台灣復健醫學會提出選購指南: ✅ 醫療級記憶海綿材質(厚度至少3公分) ✅ 可調式魔鬼氈設計(預留吞嚥空間) ✅ 後方加強支撐條(X型交叉金屬片)
目前最受推薦的是「奧索CerviLoc頸椎固定器」,符合人體工學曲線,吃飯洗澡都能穿戴。價格落在6800-12000元之間,健保部分給付條件需符合「頸椎骨折合併神經損傷」診斷。
最後要提醒大家,頸椎受傷後3個月是黃金復健期,除了定期回診,建議下載「頸部保健APP」記錄日常動作角度。養成「用屁股轉代替扭脖子」的習慣,才能避免二度傷害喔!